最近有两件事很值得关注,一个是自称“财经女侠”的社会活跃人士叶檀吹捧华为大公主孟晚舟遭到社会群嘲,另一件事是前卫生部高管高站位批评张文宏的防疫方案不讲政治,“用理想信念战胜病毒”的号召,被质疑是重复搞“政治挂帅”,是用泛政治的主观唯心主义。
表面来看,这两件事丝毫不相干。
但是假如我们把时间拉长,把焦点放到一年甚至半年前,就会发现当前出现了最显著的不同,那就是社会舆论出现了反转。
先说孟晚舟这件事。
华为大公主被加拿大官方收押,曾经激起了国内公众的强烈义愤。在部分官媒和战狼主义公号的推波助澜下,一场商业诉讼安全事件被上纲上线,成为事关国家荣誉和尊严的大事。
为了说服大众相信这一点,单一个孟晚舟是不行的,于是很多公号编造出了一个这样的逻辑:
华为是世界上技术最领先的公司——美国为了打压中国就要在核心技术上卡中国的脖子——打压华为是“卡脖子”战略的重要一环。
这个逻辑本身千疮百孔。
中美作为当前世界头2大强国,国力的比拼是全方位、多方面的。中国的强大远非华为一个公司能成就,美国的领先优势也绝非脆弱到拿钱砸出一个5G就能毁掉的。
美国再蠢,也不可能天真到认为打败华为就能击溃中国,更不会孤注一掷把胜负押在孟晚舟身上。
而且即便华为真的掌握了核心技术,足以成为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火车头,以一己之力决定中美博弈的胜负,那也是技术问题。而孟晚舟作为一名公司高管——即使她像她的妹妹一样,今天的成绩全部来自于个人奋斗,而非任正非的女儿——那也只能说明她熟悉华为公司的人事和商业战略,抓住她对华为技术优势本体不会有太大的损害。
反过来说,作为现代化的科技公司,假如华为的技术优势建立在某一个人的身上,这表明华为在公司治理上是很不成熟的,仍然停留在人治的模式上。
华为的技术领先神话随着美国科技领域的制裁加剧而渐渐被戳破。
不到半年时间,华为利用政府订单所营造的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一的数量优势就损失殆尽,华为手机的销量跌出了全球前十。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年曾经和苹果、三星鼎足而三的台湾宏达电,由于掌门人执意向两大竞争对手开火,三方大打专利诉讼官司,一直被宏达电的市场份额打出了前五。换句话说,全球手机市场虽然大,但是仅能容纳五到六家主力公司,其他的公司实际上是没有存在感的。
经此一役之后,华为迅速把手机业务剥离,华为的余姓高管坦诚,假如美帝不放松芯片禁令,那么华为的存货已经不足以支持手机生产的需求。
最近一个关于华为手机的新闻是所谓的鸿蒙OS,这是一个毁誉参半的操作系统,讨论这项技术已经成了政治立场够不够稳的试金石,这本身就说明这件事是不正常的。
随着华为技术领先神话的破产,媒体把“孟晚舟被扣”和“国家核心利益被损害”挂钩的战略不攻自破。
不仅如此,华为在两件事上的处置失当,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大众的疑问。
第一件事是华为的HR设计陷害被迫辞退的员工,以辞职赔偿诱导员工,随后控告员工敲诈勒索,促其锒铛入狱。幸而该名员工从其他有类似经历的人身上学到了经验,偷偷录下HR沟通的全过程,敲诈勒索的罪名才得以洗脱。
华为公司为了规避《劳动法》中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款,大张旗鼓推行所谓的“奋斗者协议”,在员工即将满足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逼迫员工辞职已经涉嫌违法,为了不向员工支付补偿金又不惜制造陷阱,陷害员工入狱,像这样的公司不但比不上竞争对手苹果,甚至都比不上“东哥”。华为很大一部分利润和竞争优势其实还是所谓的“人口红利”,这正是他和其他科技上有创新价值公司最大的差别。
华为的公关公司在事后它既不肯道歉、也不肯认错,而是有恃无恐的欢迎“对方采取任何法律行动”,这个态度被类比为“大象欢迎蚂蚁挑战自己”,这种高傲姿态和低情商进一步刺痛了普罗大众。
假如一个所谓的“民族企业”连国家法律都不肯遵守,它比那些在华的投资、老老实实按照规定给员工提供就业合同,发放遣散费的外资公司比,优越性体现在哪里呢?
第二件事就是孟晚舟本人。
她在被羁押半年之际在微博上心灵鸡汤,表达自己愿意像革命歌曲“红梅赞”里的唱词那样,笑看风云,岁月静好。互联网上有记忆的人很快把员工被公安羁押一年的事来类比,而且有人进一步深挖,孟晚舟在加拿大名为被拘禁,实际上和度假没有任何区别。
——家属可以在几千万美元的大房子里团聚。
——可以包下当地最豪华的餐厅开party宴请各界名流、
——在商场购物的时候有保安清场其他人,偌大的商场只为孟晚舟一人服务。
......
这两件事引发质疑,华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中国制造的形象,华为公司到底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有何贡献?
这种质疑越多,为了消除这种质疑,吹捧华为的举动就越发激烈,有些枪文为了强行要捧,甚至到了反智的地步。比如号召路过华为展示店铺的人要行注目礼、要敬礼,这种违背常理的事,反过来引发了更大的怀疑。
——假如没好处,中国真有这么多的傻子吗?
总结来说,华为由急速成长的偶像,迅速沦为平平无奇的路人,被人拉下了神坛,原因有二,一是前期吹捧的太高,十个杯子,五个盖子,靠着机智的辗转腾挪虽然可以周转一时,但是真相早晚会被发现,没有一个大公司能在商业道德上完美无瑕,把不存在的优点当卖点,最后是要靠透支社会信誉来还。第二个就是赚钱没有公德,企业是社会公民,公民履职尽责的前提是守法。
一个好的企业,对内要严格履行对员工的承诺,不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强迫员工。对外则要遵纪守法,遵守公序良俗,一个企业不管学习领会重要讲话多么及时全面,贯彻落实重要指示多么不走样不变形,这些归根到底都是形式上的东西,这这些东西不能代替企业的实际作为。
华为高开低走,上海的张文宏医生就是低开高走。
在前卫生部高官领衔批判张文宏所谓“共存论”的舆论狂潮中,绝大多数人都站在了张文宏一边。
迄今而言,张文宏并未对此事作出回应,这备显其政治智慧。
技术问题有严格的标准,因此是可以讨论、可以评价,也是可以质疑和辩驳的。但是价值观是纯粹主观的问题,价值观的变迁只能靠教育,不能靠争论改变。
在关于防疫手段的争辩上,江西一名教师因言获罪,因为本人在网上发表不恰当的言论,建议选择一个小地方,试验一下“人体免疫”是否有效而被当地公安部门拘留。
有网友在细心翻阅他所有微博上的言论发现,这个因为乱讲话被拘留的教师,所有的内容都是“非远必诛” “厉害了我的国”,特别喜欢转发已经社会性死亡的“爱国大V”黄生预测美国必败、西方必然崩溃党的文章......
连这样的人都忍不住要提议部分城市先行先试,为战胜疫情找一个新的思路,可见此事真不能定性为“爱不爱国”、讲不讲政治。
事后有人调侃,在疫情防护手段的选择上,你是相信人民大学的经济系的结论,还是相信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先后在香港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以及芝加哥州立大学微生物系从事访问学者以及博士后工作的大夫的建议?
总而言之,前高官一系列高站位的言论没有得到大众的响应,这一次真的“勿谓言之不预也”,自己先一步踏入了为病毒准备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最近一段时间,类似张文宏、华为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公共舆论在这些事情上都在不同程度发生着逆转。
比如在河南的雨灾当中,关心和聚焦平民伤亡的人多了,唱高调的少了;对当地政府的低效和无效行为的揭露多了,丧事喜办唱赞歌的少了。
新一轮疫情当中,南京政府面临的几乎都是铺天盖地的批评,没有歌颂最美逆行,没有南京挺住,没有全国各地美食都在等着南京小馄饨归队的低龄化。
这当然首先得益于党中央思路的调整。
几次重大公共事件,全部都在第一事件撤职查办责任人,理顺了责任关系,杜绝了有些人找关系、走后门,出了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念想,不敢再有侥幸的念头。
而且这也说明社会的理性正在回归,更多人开始认识到,口号和理想信念战胜不了病毒,科学的问题只能留给科学解决。
这是一个好的兆头,回归理性的社会才是善治和宜居的社会。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wdqPUEASYxVE-xtSCaBTMQ